北京 刑辩号

刑辩号

全国刑事辩护律师咨询服务平台

登录     注册
伪劣商品 走私罪 妨碍公司 破坏金融 金融诈骗 税收征管 知识产权 市场秩序
当前位置: 主页 > 罪名 > 经济秩序 > 妨碍公司

虚假破产罪

时间:2023-12-03 09:38阅读:
虚假破产罪_虚假破产罪概念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虚假破产罪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

虚假破产罪_虚假破产罪概念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虚假破产罪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虚假破产罪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1、必须实施了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其他转移财产、处分财产的行为。隐匿财产,是指将公司、企业的资金、设备、产品、货物等财产全部或部分予以隐瞒、转移、藏匿。承担虚构的债务是指:捏造、承认不真实或不存在的债务。

“其他转移、处分私分财产”,是指,《破产法》第三十五所规定的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以及放弃自己的债权等等行为。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情形中任何一种转移或处分财产的行为,就符合了这一客观的行为要件。

2、必须实施了虚假破产。即是债务人在未发生破产原因的情况下,通过抽逃、隐匿或转移财产等手段,虚构伪造破产原因,申请宣告破产,以逃避债权人的追索,从而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这里的虚假破产是指,企业未达到破产界限,伪造破产原因,申请破产,而非真实破产。

3、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利益。即必须是给债权人和其他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才构成本罪。这里的债权人是指因公司、企业举债而与公司、企业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机构、公司、企业债券持有人以及经济合同中享有债权的人等,“其他人”是指公司、企业的职工、国家税收部门等等。

虚假破产罪_虚假破产罪立案量刑标准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4、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6、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根据修正案(六)之六规定,本罪在罪状表述中,把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作为定罪的界限,因此,本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不仅要实施虚假破产的行为,而且要给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造成严重损失,才构成本罪,才能予以追诉。

虚假破产罪立案量刑标准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虚假破产罪_虚假破产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司、企业的破产制度和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破产制度主要是指国家破产法所保护的破产秩序; 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则主要是指财产权利。 

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1、必须实施了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其他转移财产、处分财产的行为。隐匿财产,是指将公司、企业的资金、设备、产品、货物等财产全部或部分予以隐瞒、转移、藏匿。承担虚构的债务是指:捏造、承认不真实或不存在的债务。“其他转移、处分私分财产”,是指,《破产法》第三十五所规定的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以及放弃自己的债权等等行为。行为人只要实施了上述情形中任何一种转移或处分财产的行为,就符合了这一客观的行为要件。 

2、必须实施了虚假破产。即是债务人在未发生破产原因的情况下,通过抽逃、隐匿或转移财产等手段,虚构伪造破产原因,申请宣告破产,以逃避债权人的追索,从而侵占他人财产的行为。这里的虚假破产是指,企业未达到破产界限,伪造破产原因,申请破产,而非真实破产。 

3、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利益。即必须是给债权人和其他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才构成本罪。

这里的债权人是指因公司、企业举债而与公司、企业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金融机构、公司、企业债券持有人以及经济合同中享有债权的人等,“其他人”是指公司、企业的职工、国家税收部门等等。以上三个客观方面的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由任何公司、企业构成。即根据《破产法》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具备法人资格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企业、联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等都符合。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体构罪要件。但是承担刑事责任的只是犯罪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由故意构成。行为人必须具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在本罪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方面往往是为了逃债。但犯罪目的和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虚假破产罪_虚假破产罪司法解释

虚假破产罪罪与非罪的认定

虚假破产罪的本质应当是本来不具备破产的条件,而行为人为了达到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意图通过破产程序来达到隐匿、转移财产或者化解经营风险,或者走出经营困境等目的。因此,认定虚假破产罪罪与非罪的关键主要有两个方面:

1、要看破产事实的发生是否真实可靠。实践中发生的虚假破产案件,其中可能包含有虚假破产的逃债行为,但同时也确实存在发生破产的事实或原因。对于这种既存在破产事实或原因,又有行为人主观上逃避债务义务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对于存在真实破产的事实或原因,而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部分行为,即使发生在破产清算之前或破产清算过程中,也不构成虚假破产罪,因为其行为方式并不具有“虚假”的成分。对于破产过程中严重影响和干扰破产程序进行或者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合法权利,且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可以以妨害清算罪处罚。

2、要看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成分。即行为人是否具有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来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的犯罪目的和动机。如果行为人是对公司经营状况估计不足,失去经营信心,虽然处分了一些公司财产,但处分的目的和动机不是为了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而是为了应付公司的正常支出,那么不能认为行为人具有虚假破产的目的和动机。特别是那些处于具有间接性故意犯罪的行为与出于合法正常经营的行为之间的行为,要特别注意考察行为的主观目的和动机。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高检发释字〔2002〕4号(2002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111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7月15日起施行)

虚假破产罪

显示全部

收起

<< 妨害清算罪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

推荐律师

more+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