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刑辩号

刑辩号

全国刑事辩护律师咨询服务平台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

持刀追砍致使他人泅水逃避导致溺水死亡的如何定罪

时间:2023-04-22 07:43阅读:
持刀追砍致使他人泅水逃避导致溺水死亡的如何定罪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赵某某,男,1982年12月27日生,初...

持刀追砍致使他人泅水逃避导致溺水死亡的如何定罪

一、基本案情

被告人赵某某,男,1982年12月27日生,初中文化程度,农因本案于2005年10月10日被逮捕。   

被告人李某,男,1980年1月1日生,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因本案于2005年10月19日被逮捕。

某某省某某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赵某某、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向某某省某某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某某市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持刀追砍致使他人泅水逃避导致溺水死亡的如何定罪,被告人赵某某与马某某曾经有矛盾,案发前赵某某听说马某某放风要把自己砍掉,决定先下手为强。2003年8月14日晚7时许,被告人赵某某在某某城区欢乐商城得知马某某在紫云街出现后,邀约被告人李某及韩某某、韩某杰、韩某、汪某、谢某(均另案处理)前往帮忙,并在一租住处拿一尺多长的砍刀7把,一行人乘“面的”到紫云街。在车上被告人赵某某发给每人砍刀一把,车行至紫云街看见马某某正在街上同人闲聊后,被告人赵某某等人下车持刀向马某某逼近,距离马某某四五米时被马发现,马某某见势不妙立即朝街西头向涵闸河堤奔跑,被告人赵某某持刀带头追赶,被告人李某及韩某某、韩某杰、韩某、汪某跟随追赶。当被告人赵某某一行人追赶40余米后,马某某从河堤上跳到堤下的水泥台阶上,摔倒在地后又爬起来扑到河里,并且往河心里游。被告人赵某某等人看马某某游了几下,因为怕警察来了,就一起跑到附近棉花田里躲藏,等了半小时未见警察来,被告人等逃离现场。同年8月16日马某某尸体在涵闸河内被发现。经法医鉴定,马某某系溺水死亡。

某某市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赵某某、李某等为报复被害人,主观上有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持刀追赶他人的行为,并致被害人死亡后果的发生,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害人被逼跳水的行为是被告人等拿刀追赶所致,被害人跳水后死亡与被告人的行为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即使被告人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是出于过失,但鉴于事先被告人等已有伤害故意和行为,根据主客观相一致原则,亦应认定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告人李某明知被告人赵某某等有伤害他人的故意,且明知拿刀会有伤人的后果,受邀约参与并持刀进行了追赶,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共犯,但系从犯,根据其地位作用及本案具体情况,可减轻处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五十六条之规定,于2006年7月7日判决如下:

1.被告人赵某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2.被告人李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赵某某、李某不服,提出上诉。

某某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赵某某、李某等人为报复马某某持刀对其追赶,致马某某在追逼下跳水溺水死亡,其行为均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第(一)项之规定,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主要问题

持刀追砍致使他人泅水逃避导致溺水死亡的如何定罪?

三、裁判理由

(一)被告人赵某某等人主观上具有伤害的故意

本案中,根据赵某某等人因得知被害人马某某要搞自己,产生先下手为强要将马某某砍伤的作案动机,随即伙同被告人李某等人拿刀追砍被害人马某某的事实,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其主观故意:一是从双方力量对比来看,被告人赵某某一方为多人,而被害人马某某仅1人徒手,双方力量悬殊;二是从作案工具看,赵某某等人使用的作案工具为长砍刀7把,在一般情况下,足以致人伤亡;三是从赵某某等人实施的行为看,其持刀追砍,且一下车即拿刀追赶,未与被害人有任何言语的交流和缓冲,来势凶猛;四是从被告人当时的心态来看,其在被害人跳水之后才停止追砍,又跑至附近一棉田内躲藏至少半小时,对被害人的生命持漠视态度。综上事实,可以充分认定赵某某等人主观上具有伤害的故意。

(二)被告人赵某某等人持刀追砍的行为与被害人溺水死亡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哲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一般认为,引起一定现象发生的现象是原因,被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是结果,这种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联系,就是因果关系。刑法上所关注的因果关系,是危害行为同危害结果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危害社会的结果是由谁的行为所引起的,从而为追究刑事责任提供客观基础。这一特定目的就决定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注的是,在具体案件中,当一特定的危害结果发生时,行为人的行为对危害结果是否起了作用,起了多大作用,行为人应承担多大的责任。因此,在对具体案件中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判断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

(1)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即是否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刑法因果关系成立的前提是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首先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所谓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就是先行为与后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从逻辑上讲,也就是“必要条件关系”,这种必要条件是指“如果没有被告人的行为,就不会发生这一危害结果”。

(2)行为对于危害结果产生所起作用的程度。事实因果关系除存在有与无之别外,还存在程度之别,即行为对结果产生所起作用的大小问题。这种程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责任认定。由于客观上引起危害结果产生的因素很多,从逻辑上说,这些众多因素都是该结果产生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事实上,对于危害结果的产生来说,有的行为可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的行为对于结果所起的客观作用相对较小,有的行为对于结果的产生只起了比较轻微的作用。同样,行为与危害结果的联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必须根据行为与结果联系的紧密程度、行为导致危害结果产生的力量大小、犯罪构成对行为与结果之间联系的要求程度等因素综合评判。在作具体分析时,必须全面弄清对结果产生起作用因素的分量,分析各种因素对结果起作用的程度,在对所有这些因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危害行为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如果有多个危害行为同时存在,则还应分析多个行为之间的关系。

(3)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根据刑法规定,只有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行为才能构成犯罪。因此,在确定刑法因果关系时,应注重考察下述三点:一是客观上危害行为实际造成的危害结果的严重程度。危害结果越严重,客观责任也就越大,如果案件中涉及多人的危害行为,那么需要承担责任者的范围也就相应越大;反之亦然。二是危害行为本身所具有的造成特定危害结果产生的可能性程度,也就是行为中所包含的造成危害结果产生的具体危险性。一般来说,如果行为造成某一结果需要起配合作用的因素愈多,这一行为造成结果产生的可能性也就愈小;反之亦然。这种行为造成结果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行为当时具有的社会危险性大小以及行为人的受谴责程度。三是危害行为本身客观上违反社会规范的程度。对于明显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的行为,其行为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威胁严重,归责的必要性就大,对这种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联系程度就可能要求较弱;而对行为违规程度较轻的,对于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要求一般也就可能较高。如果行为本身没有违反社会规范,在通常情况下,其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就可能不认为具有刑法意义。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我们认为,赵某某等人持刀追砍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主要理由如下:

(1)赵某某等人持刀追砍被害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赵某某等人手持利刃在大街上追砍被害人,不仅直接危及被害人的生命和健康,而且对现场周围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也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属于事先有预谋、有组织的共同故意伤害行为。

(2)被害人马某某泅水逃避的行为,是一种在当时特定条件下正常的自救行为。面对7名持刀暴徒近距离的追砍,必然导致被害人逃避,被害人快速奔跑是其自救的本能反应。由于现场紧邻河道,被害人的主观选择受到较大限制,其根据自身会水的特点选择泅水逃生既是被迫无奈的行为又是在当时特定条件下正常的行为。

(3)被害人溺水身亡在特定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现实可能性。虽然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会水的成年人溺水死亡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基于本案的具体情况,该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概率大大增加:一是被害人在狂奔和跳堤摔倒的情况下仓促下水,没有做下水前必要的准备活动;二是案发时系夜晚,被害人下水的河段不安全因素较多;三是逃生的恐惧心理将大大影响被害人正常的思维判断和体能发挥。在泅水逃生中,由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汇集,加上被害人自身的原因导致了溺水死亡结果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现实可能性。

由此可见,上述事实原因、中介因素与危害结果之间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应该认定赵某某等人持刀追砍行为与被害人溺水身亡的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本案中因果关系的联系方式属于间接联系类型,即事实原因与危害结果之间没有发生直接联系,而是介入了一些被害人个人因素,这时原因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就是间接联系。

刑事审判参考指导案例,持刀追砍致使他人泅水逃避导致溺水死亡的如何定罪,综上,赵某某等人持刀追赶被害人马某某时已具有伤害的故意,且已着手实施犯罪,该伤害行为本身具有致人死亡的高度危险,其持刀追砍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定罪原则,可以对赵某某等人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同时,考虑到赵某某等人在被害人马某某泅水时跑到附近躲藏,这与采取围、追、堵、截等妨碍被害人上岸的方式导致被害人溺水死亡在危害性上有一定区别,在量刑时可考虑这一因素。因此,法院的定罪量刑是妥当的。

显示全部

收起

<< 非法占用园地、改变园地用途的能否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定罪处罚
为预防不法侵害而携带防范性工具能否阻当防卫的成立 >>

推荐律师

more+

最新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