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
使用虚假资料获取银行贷款的,如何认定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
使用虚假资料获取银行贷款的,如何认定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裁判要旨 应当主要根据以下三方面情况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故意:1.贷款之前的经济状况。如果借款人有正常经营的业务,经济能力较强,虽然使用了虚假资料获取贷款,但借款用途真实,后因正常经营风险无力还款,认定借款人有非法占有目的要慎重;如果借款人并...
-
自首“能逃而不逃”的具体认定
自首“能逃而不逃”的具体认定裁判要旨 1.要将“明知他人报案而在现场等待”的情形认定为自动投案,必须是犯罪嫌疑人积极主动在现场等待,是有机会逃走而未选择逃走,即犯罪嫌疑人属于“能逃而不逃”的情形。2.“能逃而不逃”应当依据客观条件进行认定,对客观上不具备逃走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即使存在投案的主动性、...
-
庭前会议的示证不能代替庭审的举证、质证和认证
庭前会议的示证不能代替庭审的举证、质证和认证裁判要旨 人民法院在庭前会议中可以依法处理可能导致庭审中断的程序性事项,组织展示证据,归纳控辩双方争议的焦点,但不得以此替代正式的庭审。证据未经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法庭调查程序查证属实,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王伟男,男,1982年4月1...
-
如何认定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自首及“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范围”?
如何认定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自首及“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范围”?裁判要旨 1.职务犯罪案件中“办案机关掌握的线索”,不限于直接查证犯罪事实的线索,还包括与查证犯罪事实有关联的线索。2.对职务犯罪分子是否认定自首首先要看是否具有归案的自动性。如果行为人明知办案机关掌握了其犯罪事实,自行主动到办案机关投案的...
-
伪造证明材料将借用的他人车辆质押,得款后又秘密窃回的行为,如何定性?
伪造证明材料将借用的他人车辆质押,得款后又秘密窃回的行为,如何定性?裁判要旨 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一罪:被告人虽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但其伪造证件冒名质押,并从被害人处取得质押款时,并未给被害人造成损失,双方之间是一种民事行为,此时,被告人的行为尚不构成诈骗罪。被告人最终是通过盗窃行为实现...
-
侦查人员“诱惑侦查”型案件如何处理?
侦查人员“诱惑侦查”型案件如何处理?裁判要旨 对于“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由于其实质上是借诱惑侦查之名行制造犯罪之实,一般情况下不应允许,诱惑侦查适用的目的是发现犯罪人,而绝不是“制造”犯罪人。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对被告人定罪应当慎重,一般情况下不应认定被告人有罪或者应对被告人免予刑事处罚。对于...
-
如何认定被害人过错?
如何认定被害人过错?裁判要旨 刑法意义上的被害人过错,是指被害人出于故意,实施违背社会伦理或违反法律的行为,侵犯了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或者正当利益,引发被告人实施犯罪或者激化加害行为危害程度的情形。如果被害人故意侵犯被告人的生命权、健康权等权利,该行为引发了犯罪或加重犯罪侵害程度的,通常应当将被害人过...
-
认罪认罚后无正当理由上诉案件如何处理?
认罪认罚后无正当理由上诉案件如何处理?要旨 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一审法院采纳从宽量刑建议判决的案件,因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上诉而不再具有认罪认罚从宽的条件,检察机关可以依法提出抗诉,建议法院取消因认罪认罚给予被告人的从宽量刑。基本案情被告人琚某忠,男,985年11月生...
-
犯罪发现时间是适用数罪并罚的关键
犯罪发现时间是适用数罪并罚的关键裁判要旨 被告人犯数罪,由不同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其中前罪判决宣告且刑罚执行完毕后,后罪方被办案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经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对被告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仍应适用刑法第七十条之规定进行数罪并罚。基本案情公诉机关:福建省沙县人民检察院。被告人:郑瑞镇。2017年,...
-
如何认定帮信罪“主观明知”与“情节严重”?
如何认定帮信罪“主观明知”与“情节严重”?裁判要旨 涉电话卡、银行卡(以下简称“两卡”)型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观明知的认定,应结合行为人出售“两卡”的数量和次数、既往经历、交易对象、认知能力等情形综合判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主观明知应限于行为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不要...
-
抢劫信用卡案件中,如何认定犯罪数额?
抢劫信用卡案件中,如何认定犯罪数额?裁判要旨 1.在抢劫信用卡类犯罪中,只有以行为人从信用卡中实际获取的财物数额,也即信用卡所有人受到的实际损失为抢劫数额的认定标准,才能完整、客观地体现抢劫信用卡行为的社会危害性。2.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无法实际使用、消费的部分,虽不计入抢劫数额,但应作为量刑...
-
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便利”和“工作便利”?
如何区分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便利”和“工作便利”?裁判要旨 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便利的实质是行为人基于工作职责能够占有、处分本单位财物。如果行为人仅系在短时间内“握有”单位财物,或者是财物仅仅从手中“过一下”,其对过手的财物并无占有、处分的权利,非法占有财物还需要借助秘密窃取等手段实现,应认定行为...
-
抢劫信用卡案件中,如何认定犯罪数额?
抢劫信用卡案件中,如何认定犯罪数额?裁判要旨 1.在抢劫信用卡类犯罪中,只有以行为人从信用卡中实际获取的财物数额,也即信用卡所有人受到的实际损失为抢劫数额的认定标准,才能完整、客观地体现抢劫信用卡行为的社会危害性。2.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无法实际使用、消费的部分,虽不计入抢劫数额,但应作为量刑...
-
承运人将承运货物暗中调包的行为如何定性?
承运人将承运货物暗中调包的行为如何定性?裁判要旨 承运过程中的货物并非处于发货单位或者运输公司的实际控制之下,而是处于承运人实际占有、保管之下,将自己合法控制之下的货物变卖,不构成盗窃罪。承运人在运输途中将货物暗中调包,是为其实施诈骗行为创造条件,其并未依靠窃取行为直接取得财物,而是采用欺骗手法,...
-
公诉人当庭发表与起诉书不一致意见的如何处理?
公诉人当庭发表与起诉书不一致意见的如何处理?裁判要旨 出庭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院支持公诉,反映人民检察院的整体意志,必须在代表人民检察院整体意志的起诉书的范围内发表公诉意见,阐明起诉书指控的内容,一般不得发表与起诉书指控内容无关或者不一致的公诉意见。对起诉书指控基本内容进行变更、追加、补充或撤回起诉...